首页 骁雄 下章
第四百六十四章 寒意
 渔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(注1)

 转眼便到了十一月份,“踏踏”的马蹄声惊起了枯树林中的一群乌鸦,“哇~哇~”扑向空中,久久盘旋于空中,不肯落下,给这个冬天更增添了几分萧瑟肃杀的寒意。

 “报大帅,前方瀛州城,城门开,城中寂静无声,看不到人影。”探马跳下马来,扑倒在杜重威的马前。

 “真的一个人影都看不到?那城官兵,百姓,还有那刘延祚(注2),究竟去了哪里?契丹将领高谟翰呢?难道他也跑了?”杜重威大为惊讶,又高声喝道,“再探!”

 “是!”探马答应一声,再次跳上战马,朝瀛州城方向奔去。

 见杜重威眉头紧锁,沉思不语,北面马军都排阵使梁汉璋(注3)提马上前道:“大帅何须迟疑,无非是故玄虚,那瀛州城假不了,先占了它再说。大帅若是怀疑有诈,末将愿带一彪人马入城查看。”

 杜重威摇摇头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那瀛州城自然假不了,本率也不相信契丹人会在其中捣什么鬼。什么火烧、封城之计,还奈何不了本帅。

 只是刘延祚明明投书来降,如今却不见半个人影,这其中有诈。本帅担忧的是契丹人是否就埋伏在附近,以瀛州城做饵,只等我三十万大军踏入包围圈。

 若非如此,很难解释为何瀛州城空无一人。只怕是契丹人担心人多口杂,有汉人心向我大晋,将他们的虚实告诉了我们。

 刘延祚若是诈降,我出兵,当然也不敢来见本帅,担心我大军被围,会被本帅拿他的人头祭了军旗。”

 李守贞在一旁连连点头,道:“杜帅考虑颇有道理,还是小心为上。”

 梁汉璋本皇帝石重贵宠幸的亲信,这次派来来,充任北面马军都排阵使,不无牵制、监视杜重威之意,心中本就有几分瞧杜重威不起,此刻被杜重威当面驳斥,有些挂不住,低头低声嘟哝道:“前怕狼,后怕虎,几时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?又几时能出平契丹?”

 粱汉璋的声音虽小,但杜重威本就是武将,耳聪目明,怎会听不见,眼中顿时现出一抹杀意,旋即消失。

 杜重威抬头向李守贞望去,只见李守贞微微地点了点头,心中立时有了计较,笑道:“粱将军一番争战之心,忠勇可嘉。也罢,本帅给你一支将令,你且带领部下两千骑兵,沿途向北追击,看看敌军究竟逃到哪里去了。

 如若没有发现敌军,就收复屯兵淤口关,等待本帅的下一步命令。

 粱将军,切记,一旦遇敌,立刻回报,不可擅自出击,以免中了契丹人的埋伏。”

 梁汉璋立功心切,哪里想到其他,听了杜重威的话,立刻抱拳喜道:“末将领命,定然会斩贼将首级,收复淤口关,不辱大帅威风!”不提屯兵淤口关之事,也不说不与契丹人战之语,全然没有将杜重威的话听在耳中。

 在他心中,那些只杜重威不愿他立功的托辞。

 “好,好,好!”杜重威哈哈大笑,他说那番话,大半都是说给旁人听的,根本没想过梁汉璋真的会遵从他的将令,“粱将军此去务必小心谨慎,若真能大胜,当记将军首功。”

 梁汉璋喜不自胜,点起麾下两千骑,一路烟尘,旌旗飘扬,向北方而去。

 梁汉璋离开后,杜重威即下令安营扎寨,等待梁汉璋的消息。

 皇甫遇悄悄地来到李守贞身边,低声道:“末将以为,梁汉璋将军此去极为不妥。此为北地,地形复杂,山川险峻,可以设埋伏的地方实在是太多。梁将军后无接应,孤军深入,万一中了埋伏,岂不糟糕?”

 李守贞点了点头,答道:“是啊,不妥,极为不妥,可是他自己要去,谁又拦得住他?杜帅也说了,他此去的目的是侦探敌情,发现敌踪,立刻撤回,不可擅自出击。

 但愿汉璋将军能将杜帅的话听在耳中,记在心里。”

 皇甫遇眉头紧皱,道:“万一梁将军不听杜帅将令,一味向前死战,又该如何?既然如此,是否该向杜帅建议再派一支人马,护住粱将军的后路,随时接应他后撤?”

 李守贞回头撇了皇甫遇一眼,问道:“皇甫将军,你可知军中十七律五十四斩是什么吗?”说罢,拍马走开。

 皇甫遇一呆,他是军中将领,哪有不知十七律五十四斩的道理。

 十七律五十四斩指的是:

 一:闻鼓不进,闻金不止,旗举不起,旗按不伏,此谓悖军,犯者斩之。

 二:呼名不应,点时不到,违期不至,动改师律,此谓慢军,犯者斩之。

 三:夜传刁斗,怠而不报,更筹违慢,声号不明,此谓懈军,犯者斩之。

 四:多出怨言,怒其主将,不听约束,更教难制,此谓构军,犯者斩之。

 五:扬声笑语,蔑视约,驰突军门,此谓轻军,犯者斩之。

 六:所用兵器,弓弩绝弦,箭无羽镞,剑戟不利,旗帜凋弊,此谓欺军,犯者斩之。

 七:谣言诡语,捏造鬼神,假托梦寐,大肆说,蛊惑军士,此谓军,犯者斩之。

 八:好舌利齿,妄为是非,调拨军士,令其不和,此谓谤军,犯者斩之。

 九:所到之地,凌其民,如有**女,此谓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:窃人财物,以为己利,夺人首级,以为己功,此谓盗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一:军民聚众议事,私进帐下,探听军机,此谓探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二:或闻所谋,及闻号令,漏于外,使敌人知之,此谓背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三:调用之际,结舌不应,低眉俯首,面有难,此谓狠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四:出越行伍,搀前越后,言语喧哗,不遵训,此谓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五:托伤作病,以避征伐,捏伤假死,因而逃避,此谓诈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六:主掌钱粮,给赏之时阿私所亲,使士卒结怨,此谓弊军,犯者斩之。

 十七:观寇不审,探贼不详,到不言到,多则言少,少则言多,此谓误军,犯者斩之。

 仔细想了想,皇甫遇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
 十七律五十四斩的第四条是:多出怨言,怒其主将,不听约束,更教难制,此谓构军,犯者斩之。

 这不是正说的是梁汉璋吗?

 而十七律五十四斩的第八条:好舌利齿,妄为是非,调拨军士,令其不和,此谓谤军,犯者斩之。他刚才所说的话,似乎能跟这条靠得上一点边。

 皇甫遇明白过来,李守贞刚才的话,一方面是在点拨他,另一方面也是在警告他,莫要多管闲事。

 原来,无论是杜重威,还是李守贞都认为梁汉璋此去必死。杜重威正打算利用这个机会,趁机除掉梁汉璋这眼中钉中刺。而李守贞似乎还很赞同杜重威的做法。

 想明白了这一点,一股怒火不由得从皇甫遇心底升起。

 就算梁汉璋该死,那两千骑何辜?难道就为了除去梁汉璋一人,就该让两千铁血男儿洒血疆场吗?

 更何况,如今治军,又有几人真的是按十七律五十四斩来的呢?若是真按这十七律五十四斩来执行,麾下的兵卒没有逃光,也该被砍光了。

 皇甫遇忽然想起了李风云,与李风云联手打的那几仗,何其的快意,可以说是他戎马生涯中打得最痛快的几场仗,因为,他根本不用不用担心后背,更担心有人在背后冷箭。

 不像现在,连身边的友军也不能相信,生怕被人找什么理由除掉了,或者故意被送往死地,死得不明不白。

 人生在世,为几何?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与李风云并肩作战。

 皇甫遇心中暗叹了一口气,他与梁汉璋并无情,犯不着为了他去触怒杜重威和李守贞。

 第三凌晨,有残兵逃回报告,梁汉璋所率的两千骑,在浮之北界遇伏,契丹将领高谟翰率五千兵马杀出,将梁汉璋两千人马包围。两军厮杀了一整天,梁汉璋战死,所率的两千骑,除了十多人浴血杀出重围,其他的人,尽皆战死,全军覆没。

 这三天,杜重威的大军没有向前移动一步。

 听到这个消息,杜重威叹了一口气,道:“可惜了,一员忠勇良将!”

 李守贞也道:“是啊,契丹鞑子实在是太狡猾,汉璋死得其所,此事必须马上禀报皇上,请朝廷厚加嘉赏!”

 听得皇甫遇后背直冒凉气。

 杜重威当即下令大军拔寨南撤。

 注1:取自白居易《长恨歌》。

 注2:此刘延祚并非天策府中刘延祚,同名而已,前文提过,他曾向晋国乐寿监军王峦写过信,说准备投降晋国,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。而后者是本书杜撰出来的人物,请勿混。

 注3:梁汉璋(898年-946年),字国宝,应州人。年少时投入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军中,以勇力著称,先后担任突骑、奉德指挥使。

 石敬瑭即位的第二年,遥领钦州刺史。第三年,加检校司空,改护圣都指挥使。第七年,迁检校司徒,遥领阆州团练使。第八年,授陈州防御使。

 契丹从黄河南岸撤军后,改任检校太保、郑州防御使,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,不久任永清军兵马留后,俄正授节制。这一年,他诏领千骑戍防冀州。946年,石重贵命令杜重威北讨,诏令他担任北面马军都排阵使之职。杜重威命令他收复淤口关,在浮之北界与契丹骑五千兵马相遇,苦战竟,以众寡不侔,为矢所中,殁于阵。

 前文提到过此人,但未注释,此处详加说明。  M.bAQizW.Com
上章 骁雄 下章